2025/09/17
在生物 POCT(即时检验)领域,膜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检测产品的核心性能与临床应用价值。作为 POCT 检测系统的 “反应核心”,硝酸纤维素(NC)膜的性能表现,深刻影响着检测灵敏度、特异性、批间一致性与检测速度等关键指标。小编将从 NC 膜核心参数、技术路线选型策略、工艺适配要点三大维度,结合 Cytiva 明星产品矩阵,提供一套可落地的 NC 膜选型解决方案,助力 POCT 产品研发效率提升与性能优化。
一般先明确检测项目的三大核心前提,再启动膜材筛选:一是项目目标指标,包括所需灵敏度(如传染病标志物需高灵敏度、常规筛查需平衡灵敏度与速度)、检测时间(快检产品需缩短层析周期)、样本类型(全血样本需考虑抗干扰设计);二是技术路线,例如荧光检测常用透明背板 NC 膜,胶体金检测则以白色背板为主;三是成本预算,需在性能达标的基础上,综合评估采购成本与供应链稳定性。
来看看NC 膜选型实验设计:
选择3-4种候选膜(如Cytiva FF 80HP Plus, FF 80HP Plus,Vivid 90,)。
固定其他所有条件(抗体、金球/荧光微球、样品垫、工艺参数),只改变NC膜种类。
全面性能测试:进行爬速、灵敏度、信噪比、批间差测试。
稳定性评估:对表现zui好的1-2种膜进行加速稳定性测试。
最后做成本与供应链评估:在性能达标的前提下,考虑价格、供货周期、最小起订量等因素,做出最终选择
在侧向流免疫检测中,硝酸纤维素(NC)膜作为反应结果的核心载体,其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、特异性、线性范围、稳定性和批间差等核心性能。
一、NC膜核心选型参数
1.毛细爬速(s/4cm)
Cytiva推荐产品
2.厚度与机械强度
3.蛋白结合能力
二、不同技术路线的选型策略
Tips:渗滤法选用无背衬膜避免毛细效应干扰
三、工艺适配关键点
1.划膜工艺优化
① 包被液配方:推荐 10mM 低离子强度缓冲液 + 1~5% 海藻糖(提升蛋白稳定性) + 10~20% 乙醇(优化蛋白铺展均匀性);
② 抗体浓度:夹心法检测中,抗体浓度建议≥1mg/mL,确保抗原捕获效率;竞争法检测中,抗体浓度可控制在 0.1~1mg/mL,平衡特异性与成本;
③ 测试线定位:测试线距结合垫≥5mm,可延长样本与结合垫中标记物的反应时间,提升灵敏度约 15%。
2.封闭处理原则
① 商业化 NC 膜通常经过表面优化,无需额外封闭处理,可直接用于生产
② 特殊情形(如高脂样本):推荐0.5% BSA/PBS封闭液,37℃ 30min后干燥
常见Q&A
虽然NC膜只是免疫层析系统的一部分,它的性能与样品垫、结合垫、抗体质量、标记工艺、缓冲体系等息息相关。出现问题时,需要系统性地排查,而不是只盯着膜。
1.线条模糊/拖尾现象
膜爬速过快→切换低速膜(如 FF170HP Plus),延长反应时间,促进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;
抗体浓度不足→补加惰性蛋白(如 0.1% BSA),提升包被液中蛋白浓度,增强线条清晰度;
环境湿度>60%→启用除湿包装,避免膜材吸潮导致的蛋白扩散不均。
2.膜材变质预警:外观泛黄/乙酸异味/层析前沿不规则
出现以上任一现象,需立即停用该批次膜材,避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;
建议存储条件:25℃±3℃、相对湿度<40%,采用铝箔袋密封包装,防止膜材受潮或受化学物质污染。
3.全血检测背景干扰
前置 VIVID? GR 滤血膜(单份样本处理量 40-50μL),有效过滤红细胞与杂质;
选用高密度 NC 膜(如 AE100),降低红细胞在膜材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,减少背景干扰。
产品推荐
以下是部分商品信息和货号,更多资讯请关注商城官网——柏澳集(www.biology-market.com):
侧向层析NC膜
渗滤膜材
多层干化
# END #
版权声明本文为个人整理文章,内容仅供参考,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,如有异议或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